自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

自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

至小无内散文2025-05-06 11:18:56
自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这不是虚言。曾经,似乎每个人都在内心深深的渴望过“自由”,可渐渐,人们疏忽了这个想象或者追求,我想,这种疏忽和大意并不是现实的人们不再为之动容了,而是,“自由”是个确确实实无
自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这不是虚言。曾经,似乎每个人都在内心深深的渴望过“自由”,可渐渐,人们疏忽了这个想象或者追求,我想,这种疏忽和大意并不是现实的人们不再为之动容了,而是,“自由”是个确确实实无法企及的境遇,我们活着,在这个世界上越走越远,我们越来越熟悉周围的气息,同时,也越来越发现与最初的目标越远,年轻的时候,青春年少的你我,谁没有冲着天空懵懂地喊过——我要自由?
现在回想,“自由”有时只是一个口号。我们无法彻底的将自己交给“自由”,心底最真实的声音越来越孱弱,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听到这个往昔被称作罄石一样的响声,你或者我,还有他她,活在一片束缚之中。中年之后,“自由”更是一个奢谈的话题,我们白天忙,夜晚又来不及想象,就连梦也不再与此相关。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做这样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有了翅膀,飞过我们村前的房亭河,然后就是飞过村庄去上学。现在想来,不过一个女孩尚未开化的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来美好境地的提前徜徉。现在怎样?与其说是我们越来越趋于现状,还不如说我们用一只现实的手击碎了曾经的梦,以至于这个碎梦彻底成为云烟,不再光顾于我们。
周国平说:“这个时代太缺少激情”,而我觉得“激情”与“自由”是个相提并论的词汇,换句话可以这样说:“这个时代太缺乏自由”,虽然生搬硬套了概念或着理解,但不能说这句话不是真实的。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自由?当然了,这里说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找不到,所以我们这里只谈相对,也只浅谈我对“自由”的认识。我们对丢失“自由”的认识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社会的管理太多,不得不放弃。其二,囿于种种框框,我们主动放弃。如果源于前一种,说明社会的悲哀;如果源于后一种,是我们本身的悲哀。
有人会说,这是法制社会,不要过于奢谈自由,自由的边界是律制,谁敢去碰。而我强调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又有人说,心灵的自由是什么东西,又看不到。其实不然,一个人心灵是否自由通过外部条件还是有所显现的,不信你看:乍一看去,似乎我们拥有同样的躯壳和身体,一日不过三餐,所卧不过一席,可是包含在这之内的,是我们千差万别的灵魂,过去、现在、将来,我都在坚信一个真理——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取决于灵魂的不同!通过这个不一样的灵魂,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现实派说:生活不可以入诗;而理想派说:生活就是诗的化身。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从范小雅的一首诗《买菜》中看到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无奈,这样一来,谈灵魂就要谈她的多元与立体。
谈自由,为何又谈到灵魂呢?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追求自由,说到底是内心世界的释解和标注,这个内心世界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给心灵的小鸟筑一个巢,让她自在飞翔,虽然她依附于我们的肉体,但她可以自由出进,可以来回搬运思想,可以超前也可以滞后,可以凌驾于我们思维之上,又可以给我们时刻带来享受,所以真正的享受是精神上的。我们关在屋子里,但精神可以自由活动,那自由就算有了翅膀。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亲手将自由的翅膀拴住,有很多想法我们不敢想,有很多追求放不开脚步,我们在乎外界的看法和眼光,我们缺少像鲁迅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情怀和胆魄,我们在尘世中一再落俗,最后找不到一点当初的痕迹和端貌,很多人活在失我的状态中浑然不觉,或者很享受。现代人的迷惘和无助不仅写在脸上,更是注入心灵。这样一来有更多更多的人主动放弃“自由”这一说,从而只图躯壳有个安稳的现状。
其实,来到这个世上最初都有一只属于我们的鸟,而我们将这只鸟关在了笼中,它久伏在那里,时间长了,连我们自己都忽略了她的抖动和漂亮的羽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