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春梦
临近放假,没事,就坐在办公室的桌前,读以前写的旧作。我觉得前几年写的东西,有点消极,拿出去发表,似乎不适合,但思想的深度还是有的,文字也挺优美,现在再读一遍,仍有点意思。这些旧作是打印稿。几年前刚学会
临近放假,没事,就坐在办公室的桌前,读以前写的旧作。我觉得前几年写的东西,有点消极,拿出去发表,似乎不适合,但思想的深度还是有的,文字也挺优美,现在再读一遍,仍有点意思。这些旧作是打印稿。几年前刚学会五笔打字,于是没事的时候,就坐在电教楼的机房里把以前在笔记本上写的文稿打出来,全当是练习打字,没想到集腋成裘,竟打出了一百多篇文章。后来到电教楼上课,那里正好有一台打印机,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一页一页地把它们打印出来,作出底稿存着。有一年暑假回老家我把自己打印的文稿带回老家,放在自家的老屋里,返城的时候忘了带回来。
过了几年我几乎忘了这件事。没成想细心的二哥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便把它们一页一页装订起来,成了一本“书”(自制的)。书的封皮是牛黄纸装订的,封面还贴了一张不知从哪本杂志上剪下来的摄影画。画有点儿旧,看上也不美,不过因它封面不再单调。在画的下方是二哥亲手写的书名——《相识只因缘》。这书名是我文稿中一篇短文的题目。字是墨汁写的,在墨汁的下面隐约可以看到钢笔划过的浅蓝。字体是自创体,从美学角度看,虽不能与书法大家相比,却别具风格。翻开书稿,扉页上写着云中子、丁文胜著。云中子是二哥的笔名。二哥本名叫丁礼柱,是父母按家乡的辈份起的,可能是二哥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或不够时尚,后来写诗、写新闻报道的时候,重新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丁戬。再后来写诗评时,可能觉得这个名字也缺少诗意,就用了云中子这样的笔名。而我的名字也是由父母起的,一开始我叫丁礼胜,父亲发现本村的一个侄儿也叫这个名字,于是把中间礼字辈中“礼”改成了“文”,于是我的名字就成了丁文胜,父亲的本意是来纪念“文化大革命”胜利的,具有历史意义,没成想“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被彻底否定了,而名字中的“文”,却使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上学,我一直用这个名字,写文章也用这个名字,没想到过要起个笔名,其实说“没想到过”也不确切,在上大学时由于文学作品看得多,见那些文学大家大多用笔名,比如鲁迅、茅盾、老舍、冰心等人。也曾私下拟了二个笔名,一个叫布衣丁,一个叫苦根,可惜没写出好作品,这二个笔名也就荒废不用了。再长大一点,好奇心没有了,觉得名字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用不用笔名都无所谓,只要能写出好作品,没有雅致的名字也没什么,于是后来发表文章,署名用的仍是现在的名字。
二哥不但把我写的东西,装订成册,还有意识地把我的文章分成几辑,并用我短文的题目灌以篇名,第一辑叫相约只为永远,第二辑叫草木总关情,第三辑叫花开花落几度春,第四辑叫世故的微笑,第五辑叫沉默的思想。由于我的文章是以日记的方式写的,文学形式多为随笔散文,想准确地分成几类,显然有点困难。不过二哥还是以他的取舍标准把我的文章分成几类,并冠以辑名,可见他的良苦用心和对文学的执着痴迷。
由于这些作品都是早期作品,大多是在单身的时候写的,故思想上有点消极,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比较欠妥,不过我还是喜欢这类作品,因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我的所思所想,且文字优美,绕有余味。即使不够发表水准,也值得保存,算对得起那些孤独寂寞的日子。
二哥是有心人,也是一个文学痴迷者。说他痴,是因他都四十多岁了,还做着文学的春梦,希望有一天能以文名世;说他迷,是因他在混浊的社会中看不到文学的堕落与人类高贵精神的丧失,仍执着于文字的创作。说他有心,是因如果没有他把我的小文收集成册,编成这本自制的小书,我就无法在宁静的办公室再读这些小文了。
在这本书中二哥有几篇文章,它们分别是《隐忍你的痛苦》、《三月的风景线》、《深秋暮色》、《酒文化研究初探》,前三篇与本书的风格一致,后一篇似乎与本书风格相背,可以归为学术论文一类。另外还有几篇发表过的新闻报道,穿插其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像漂亮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好在这本小书没有正式出版,二哥既然想把自己的东西放在书中,就放进去吧。反正也没什么人看它,与我和二哥,不过是过于痴迷文学,做一个文学的春梦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uglass.com/html/sanwen/x44444r01r.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爱你
下一篇:我爱老公时的N种心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