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文贼

又见文贼

共禀杂文2025-05-23 18:54:58
11月3号,浏览《宝钢日报》副刊,偶见一篇文章《误读的魅力》,署名“高冬梅”,一股怒气倏然而生!——想不到,这个文贼将稿子投到我的厂报上来了,当真无孔不入。高冬梅,初知是源自文友云想霓裳的那篇《齐婆的
11月3号,浏览《宝钢日报》副刊,偶见一篇文章《误读的魅力》,署名“高冬梅”,一股怒气倏然而生!——想不到,这个文贼将稿子投到我的厂报上来了,当真无孔不入。
高冬梅,初知是源自文友云想霓裳的那篇《齐婆的夏至面》被人剽窃,刊登于《扬子晚报》上。后来,有人将此事曝光于《扬子晚报》的论坛上。高某非但不道歉,还指责云想霓裳剽窃在先。其人道德之恶劣,少见。(不是没有,我单位也有个类似的“人才”)后来,一些网友把高某曾刊登过的文章一一在百度上搜索,发现都是剽窃著名网站“红袖添香”内一些旧年文字,经其略加雕饰,便改作高姓。高某所投之报刊,遍布全国,就连著名的《文汇报》也有一篇!当时,我曾打电话给《文汇报》编辑,把此事告之,那个编辑却要我把证据以书面形式投寄过去。我说,把证据以电子邮件发你或你自己去网上查询不就行了?而他不置予否。编辑淡漠的态度很是令人沮丧。
当我时隔一年后,竟在厂报上发现“高冬梅”三字,真令人有点“绝倒”。凡有稿费之处,皆有高某行踪。因认定其人乃文贼,于是,便将文章中某些精彩的句子于百度上搜索,很快答案露出水面:文章的原文作者是“红袖添香”关东才子之作,名为《误读》。但这篇文章高某显然是吸取了前文被人揭发的教训,没有全文照搬,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把原文的800余字加到1000字。开头还引用了钱钟书的一句名言。当我把此事告之云想霓裳,她回信道:此人厉害!——是厉害呵!若是将笔名改掉,我还真不会注意。“高冬梅”三字实在太有名了!
翌日,打电话给副刊编辑张琴老师,告知此事,并将证据发去。张老师说,以前也发现过类似问题,现在原创的好文章少。并说,高某自称作家,在全国各大报刊都有作品发表。——寡廉鲜耻到如此地步!想来,中国人口众多,出一二个高冬梅式的人物,也不足为怪。那个剽窃同龄人作品的著名“80后”不是最近加入中国作协了吗?据我所知,高某如此的大面积撒网,月收入应当不薄,将剽窃当作一门谋生法门,倒是个新闻,——在传统的三十六行里又多了一行:剽窃。
于QQ上把高某的事迹告诉新浪原创文学斑竹莫纤,深知文坛内幕的她倒是不觉意外:许多记者都在剽窃呢,那些纸媒编辑不是不知道,在装糊涂罢了,你是少见多怪!
云想霓裳曾说我是“奥特曼”,我这“奥特曼”又有何用?连区区一个永不改名的文贼都解决不了,实在惭愧!

2007.11.16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