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冬的深处

独坐,冬的深处

笃深散文2025-04-18 01:44:12
(一)南国的冬,有点落寞,有点写意。它不似北国的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勾画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圣洁。它恰似一幅的萧索水墨画,宁静的波纹中映上枝枝丫丫的线条,树梢上间或颤抖着一片两片的暗黄。偶尔还有一点墨
(一)

南国的冬,有点落寞,有点写意。它不似北国的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勾画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圣洁。它恰似一幅的萧索水墨画,宁静的波纹中映上枝枝丫丫的线条,树梢上间或颤抖着一片两片的暗黄。偶尔还有一点墨色划过天青色的幕布,留下一两声婉转。
南国的冬,蜕尽了妖娆的桃红,氤氲的柳绿,是墨笔随意染就的淡然。
喜欢在明朗的落地窗前,让金色的阳光斜斜地铺满一地温暖,继而把自己安放在湛明的光晕里,闲闲地翻动一页页清水色的灵魂。伴着一缕袅娜的雾烟,一丝沁芳的幽香,倾听一曲空灵的梵音。慵懒地漂浮在冬的静穆与深邃。
玻璃窗外,是宁静的吟咏。风带着湿意的浅唱,穿枝过隙,似乎洞箫哀怨的呜咽。余音卷起层层枯叶,仿佛千万只凤蝶翩跹起舞。这便是南国晴朗的冬。

(二)

南国的冬,不时也会下些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缓缓地合上蝶羽般的双睫,蜷缩在贵妃榻上,任那白得似霜的冬雨,散落在屋檐上,池塘里。池塘的夏日,有着莲叶田田的荷塘,菡萏翩翩的景致,漾着衔露含珠的风韵。时值冬日,唯有枯荷倓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衰败。现在又洒上一瓣梨花雨,凄凄切切,弥漫着馥郁的忧伤,倒有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若思绪再迷离些,画面切换到江南的水乡。一条清波粼粼的河流环绕着粉墙黛瓦,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河心荡着几只零星的乌篷小船。雨落波纹,宛如水莲展露娇颜。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红窗中映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南国的冬雨,却是柳三变笔下“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特写。

(三)

雪,是圣女的化身,是纯洁的天使。一到冬天,南国的人,最为期盼的便是雪。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所以雪在江南人的心中世聚山川毓秀的精灵。
晶莹冰润的六出,是以云为泥,以风为枝的倾城未央。轻柔的花瓣,缱绻的花姿,似笑非笑乖巧地向你眨着含羞的明眸。风飘过的时候,一缕若有若无的馨香沁骨销魂。这轻盈飘逸的飞雪,洇染了诗意的江山,蕴涵了一份精致的静美。醉了青衫,痴了红颜。
索性披上貂衣,融进一片澄澈的滢白。深深浅浅的痕迹,映正了旖旎的灿烂。那旋转的曼妙身姿,轻于柳絮重于霜,宛若皑皑洁女轻舞云袖,匀出一份澹静的秀逸。
南国的冬,若有一幕翩跹的飞天舞,雅韵是天就。闲来便吟一阕“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或者如高骈所书“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倒也别有一番韵致。

(四)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江南的墨客喜欢营造一种闲情逸致,雪落时围炉话诗,烹香煮茶。雪晴时踏雪寻梅,噙芳嚼蕊。不由赞叹,好一派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傲骨如梅,白玉妆点斜干,露珠镶嵌冰蕊,一抹嫣红高标孤诣,晶莹的五瓣散发出尘的俊逸。霜雪中亭亭玉立,凌寒独放,不与凡卉为伍,不与山花争春,更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俏丽。浓淡幽幽渲染出高寒超逸的韵致,清雅绰约的风姿。
古人云“花是将开未开好”,探梅应在含苞潋滟时。如若把时间锁定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微雪、轻烟,把梅点设定清溪、小桥、竹边、松下、疏篱抑或是明窗前。或林间吹笛,或膝下横琴,风送暗香,清逸幽雅,如是别样标格,更具诗情画意。
南国的梅,枝干虬曲,身姿苍古,有雪助花妍,锦添飘然风仪。梅花树下,呵气凝香,如身在雪海,通体蕴香。江南的冬,可谓是风雅至致。


(五)

南国的冬,如旖旎婆娑的霜娥,沉静冷艳。玲珑冰心的剔透,温婉娴淑的静美。丰润了江南丁香般的幽怨,小家碧玉的清丽,大家闺秀的隽雅。潜藏着无穷的美好。
独坐冬的深处,在明黄色的写字台边沉思遐想。智慧的人生应从冬的境界中获得启迪——物静极必淡。春的烂漫,夏的热情,秋的萧瑟,都融化在冬的寂寞中。南国的冬,似乎有通灵的孤独,是气质流露的凌傲,是云淡风轻的超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国的冬,孕育了江南人的闲适。无论是明朗的晴好,还是迷蒙的冬雨,都喜欢静坐一隅,沏一盅香茶,捧一卷诗书,品味一份淡淡的恬谧。得遇机缘时,自有“梅自隐相处,翩然雪海间”的禅境。南国的冬,在寂寞中实现孤高雅洁的潇洒。

2010-12-25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