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岔河老街
带着一种淡淡的情绪和左脚的瘸跛,向着那个隔了数十年光阴的小镇,幽幽而来。乡镇公路已经多次扩宽,道路的趋同通常不选择地域,而民居沿道路排列的习惯却会传染。因为出行的便捷或者经营的便利,而甘愿在扬尘和喧嚣
带着一种淡淡的情绪和左脚的瘸跛,向着那个隔了数十年光阴的小镇,幽幽而来。乡镇公路已经多次扩宽,道路的趋同通常不选择地域,而民居沿道路排列的习惯却会传染。因为出行的便捷或者经营的便利,而甘愿在扬尘和喧嚣中固守,并习以为常。就这样沿路构建,或许用不了太久,村和村相联,镇与镇相接。道路穿梭于房屋楼宇之间,城镇化!不请自来。士贵家居于新街北端,不远处就是岔河大桥。知道我们要来。夫妻俩早早的就开始忙碌,爽朗好客的他,在庭院中切划鱼片,准备拿手的酸菜鱼。略事寒暄,天色尚早,老夏骑上士贵家的自行车,我骑随身携带的的小轮车。奔老街而去。
穿越那条堤坝似的横塘道,隔岸的房屋向着水边渐次延伸。浮萍侵占了不少的水面,池塘显得紧小了许多。依稀记得当年的水产收购站的后门外,便是这片池塘。收购水产品,那些鱼虾蟹,总是要冲洗的,靠近水塘便是自然选择。当然,里下河地区并不缺少水面。岔河小镇之名,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的脑海中呈现出:大河分岔而流的景象。当然,这是洪汛时期的小镇特点的展示。更多的时候,岔河,流动的除了滔滔不绝的河水,更多滚滚而来的商潮。正所谓“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正如诸多名城重镇一样,岔河也同时拥有水陆码头的双重特征。陆路通达,水路流畅。于是便于苏北平川庄稼地的深处,名声渐起。
无需太多考证,只要踏上小镇的老街,一股远久幽深之气韵,便浮面而来。无论是三十年之前,或者就是眼前这个秋天。要说时间的区别,可能最明确的感受是,曾经以为的陈旧破败,如今才明白是历史沧桑。那么真实的确信:什么都可以作伪、假冒,而岁月和年代不能!那种经年风雨的侵蚀漫染,那种时光浮掠的沉淀打磨,别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铭刻!在青砖乌瓦的缝隙,在矮墙木板的门面,在街道细窄的曲绕,在短桥条石的铺排。其实,用不着太多的描绘,岁月蹉跎、光阴痕迹,无处不在。这就是年华光影的一种述说。重要的是我们有心境和时间,静下心来聍听。
旧年公社大院的礼堂,简陋而高大着,只是不再有那些狂热和喧嚣。想必样板戏、批斗会、演讲团,轮番入场的躁动,随着时间飘零、萎缩、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就连保留了一段时间的影院功能,也慢慢被电视、电脑挤压。象眼前这两孔正门一样,自然的封闭了。曾经宽敞的大院,被一堵堵墙壁塞阻。简单而直接的只留下一条过道。路边,略见空隙,也长上了青菜、葱蒜。标志着唯有百姓生活不可替代。
走出巷口。左右相顾,这条弯曲的街道,似乎还在游动。用一种安然静谧,无视着偶尔进入的步履轻声,也不介意你是来探访或是寻根。
老银行的宅院傍着伍家的小楼。而院落里的“小楼”,只是比平地多了六级台阶。如果说三十年是一个瞬间即逝的大梦,那么六十年不过是又梦一回。年轻的瞳孔打量过将军夫人的故地重游。那时,还真不懂新四军军部扎驻和红色淮宝县政府之间的关联。只是恍惚感觉其中有某些渊源。当我们试图理顺一下父辈的足迹,居然发现自己的步履与他们竟有些许重叠。于是便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一张张不相关的脸孔,却因为某些内在的联系,相继浮现。而且交集缠绕到一起,堆累起一串历史的雕像,与岔河的渊远的时光叠放在同一个宏然的背景之中。
眼前的老街,通体寂静,一目了然,曾经激荡过的岁月慌张、硝烟烽火。还有那接踵而来的车马尘嚣,逆流浊浪、瞬息沉浮,让它看惯了人间起落,世事乖张。当然,还有太多的新陈代谢,人情冷暖。就算崛起的新街,商海中诞生再多的百万富翁,怕是也无法牵动它的法眼回眸。隐隐的意识到:岁月积淀出来的沉凝,是怎般的不可撼动!不可模仿!当然更无法复制。
走走停停,转转看看。一路行进,短巷迂回。中街门楼横桥首,板石护栏铸龙头。标志性的老街石桥,翻修出了一种似是而非的仿古现代感。好在,桥面的条石,依然是那不必磨洗认前朝的原物。不论哪年哪月,踏破铁鞋般的用力踩上去,依然是这种毫无犹豫的放心踏实。仿佛是乡风给予的安然感觉,也像人归故地慰藉情绪,或许,还有些人际防范的短瞬淡忘。像一只流浪已久快要成为野猫的折耳,突然回到家的那种放松。
那些穿桥而过的河水,那些傍河而生的树木,那些系缆靠岸的短蓬,还有渐渐轻疏,怕是难得等来修缮的房屋棚舍,延续着小镇老街人间烟火的生存故事。而那许许多多,又岂止是故事?搬迁和遗放,让古镇老街,真正的安静了。街面上没个人影,光洁明亮、曲巷悠长。走到老街原来的尽头---食品站。曾经的断桥已经重建。尽头复归环行道。只是格调上的清寂,依然。悄然立于这座八二年建造的桥面上凝神水面。水草青葱封河道,但掩陈渣不行船。折返于此,散淡的光线,折射于地面,水泥路面、斑驳陆离,条纹和碎块,顽强拼凑出大道之形。然而真的不堪重负了。依稀指点着机关企业老据点,透出墙壁和小巷,有些倒塌的破旧房屋,还有疯长而起的野草,刻画了老街的背影。
东滩,是肯定要走到滩边的。窄窄长堤,房屋单边而建,一直通往废弃已久的木船社的办公地。滩头的瓦屋远远的立于草丛中,折射点古寺的感觉。仨俩似曾相识的面孔,于自家的门庭,笑对难得稀有的来客。浅聊、问询。从河道吹来的清风,铺开了水岸人家远离喧嚣的世外风情,也吹拂起一丝青春爱情的浪漫。
太多流逝的场景,随着步履的到达,一下了鲜活了起来。大众饭店铁锅红火,老虎炉灶开水沸腾。逢集人潮涌动,入夜晃烛昏灯。螃蟹涨到九角一斤,惊呼“吃不起!”,鸡蛋赌到庄家篮空,安慰“马上来!”酒醉摇头晃,蹬车追逐摔。还有电影散场,满地找鞋。野外水闸空旷地,小学教室风琴声。行云流水,海阔天空。许多事情和青春绑到一块儿,自然而然就显得无限美好。而青春也一定眷顾热爱生活的人们。
古镇静无言,依稀如是说。
20131125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uglass.com/html/sanwen/x5766frrj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