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爱情

那个年代的爱情

阒默小说2025-04-18 07:43:57
秀贤秀贤家住在黄河北岸,是村里的一朵花。婷婷玉立的身材,姣好的面容,尤其是妩媚一笑,嘴唇溢出翘翘的弧线,两个酒窝一颠一颠的,很是诱人。来家里提亲的,总是一拨又一拨。漂亮的女孩心气高,对自己的婚事她早
秀贤
秀贤家住在黄河北岸,是村里的一朵花。婷婷玉立的身材,姣好的面容,尤其是妩媚一笑,嘴唇溢出翘翘的弧线,两个酒窝一颠一颠的,很是诱人。来家里提亲的,总是一拨又一拨。
漂亮的女孩心气高,对自己的婚事她早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非吃商品粮的不嫁。
那年月,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有一道鸿沟。农村户口的靠工分分口粮,基本没有招工就业机会,连上学也受歧视。城镇户口的则吃商品粮,享受国家给城里人的各项补贴,更主要的是在升学、当兵、招工就业、住房等方面有许多优先权。因此,有多少个农民家庭,包括在乡镇工作家在农村的干部,梦寐以求将自己的家人转为吃商品粮。可真正能跨过这道坎的并不多。而城镇的青年人找对象,也很少找农村户口的。因为成家后,成了“一头沉”,不但单位分不到房,连孩子的户口也要随母亲成农村户口,这将影响孩子一生前途。
因此,秀贤的这个“非吃商品粮的不嫁”在当时是一个很不菲的条件。她自己是农村姑娘,把所有农村小伙儿拒之门外,就招来许多恶言恶语。说她,凭着自己长得好,就看不起乡下人啦!走着瞧,看她能嫁个啥样的?
秀贤虽说长得较好,但仅靠漂亮的身段要挤进城市并不容易。何况她文化程度并不高,家中姊妹多,又住在黄河滩上,三年两淹,家境也不富裕。那年月,人们谈对象多讲实惠而少浪漫。当时上映的一部朝鲜故事片中有句台词流传甚广:“漂亮脸蛋长不出大米。”谈对象,不能光图长得漂亮。
虽说在提亲这件事上,秀贤屡屡遭挫,但她要嫁城里人的决心不变。是机遇成全了她。这一年,她城里表哥家生孩子,她代表家里来城里看望。表哥表嫂对她这个“长得好心气傲”的表妹很支持,托人四处给她说媒,这时认识了阿大。阿大身高一米七八,技校毕业分到乡拖拉机站开拖拉机。由于调不回城,城里姑娘都嫌弃他,他对城里姑娘有一种怨恨。一见到美丽漂亮的秀贤就动了心。当媒人说秀贤是农村户口时,阿大说,我一年四季天天在地里干活,跟农村人没啥两样。一句话,获得秀贤的芳心。她觉得,自己多年要找的人,就是他。
当阿大兴冲冲将秀贤领回家时,阿大的父母一听说秀贤是农村户口,扭脸就走。面对这一冷遇,秀贤不气不恼,反而开导阿大说,老人都希望儿女找个好的,将来我是跟你过,只要你不嫌弃我,再大的委屈,我也能承受。说罢就系上围裙开始收拾屋子、洗碗、做饭。一直等阿大的父母回来,开口喊爸妈,表决心似地说,我进这个家,一定不惹二老生气,会帮助二老照顾弟弟妹妹,过两年,我跟阿大再到拖拉机站安家。
面对着这一分钱聘礼没花,开口便喊爸妈,知情达理的,儿子领回家的漂亮媳妇,两位老人还能说什么呢?虽说当爹的,还在心里埋怨儿子不争气,领回个“一头沉”。可当娘的心动啦。流着泪说:“妞,咱这个家穷啊!十来口人就住这三间房,往后你要受罪啊!”
“怕受罪,我就不会进这个家,我农村长大的,啥苦没吃过。”秀贤的表态让二老感动,亲事就定下来了。婚事定在腊月廿九。当时待客是在家办的酒席。一送走来贺喜的亲朋,秀贤就脱下新嫁衣帮助收拾碗筷。父母说,今天不让你动手。秀贤说,爸妈为俺的婚事忙了这么多天,今天您都先歇着吧,明天我领着弟弟妹妹给爸妈拜年。
两位老人心里暖融融的,庆幸自己娶了个又秀气又贤惠的好媳妇。
收拾完锅灶上的一切,秀贤又将弟弟妹妹召到一起。说,明天大年初一,大家都要早点起来,今晚,咱一起包好明天早上吃的饺子。她带头拌馅、和面,与弟弟妹妹一起包了足够十多个人吃的饺子,才歇手。
料理完这一切。已过12点了,迎新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在空中唱起欢乐的歌。这时,她才脉脉含情地望了一眼身边的丈夫,携手去度新婚之夜。
秀贤的勤劳和贤惠,很快在家中赢得了自己的地位。亲人们都没因她是农村户口而嫌弃她。那年月,买豆腐、买肥皂都发票,而这都没有秀贤的。有时,她免不了伤感。弟弟妹妹们反而劝她,我们一人省一点就有你的啦,别为这事生闲气。
秀贤后来随丈夫阿大在乡里林场安了家,林场有很多下乡知识青年,知青返城时,林场解散了,她随着知青一起返城当了营业员。随后阿大也想法调回城。小日子过得和满而贫寒。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一双儿女都已成家,令他们自豪的是,现在退休了,都有养老金,不给儿女添负担。
前不久回家乡,见到秀贤,当年的俊秀已失去昔日风采,有一种沧桑感写在脸上,一双眼睛四周有了皱纹,但依然闪着智慧的光。多年来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秀贤说,她这一辈子虽吃不少苦,但能有今天好日子,全赖于她当初对爱情坚定地选择。

冬梅
冬梅是家中四姐妹中的老大。由于懂事,很受父母疼爱。由于长得较好,父母寄希望很大,一心要给她找个好人家。
可冬梅却因自己的婚事,伤透了父母的心。原因是,她爱上了一个右派的儿子。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家庭出身是看得非常重的。出身于贫下中农、工人、革命干部家庭的子女被称为“红五类”,根红苗壮,是当然的革命接班人。参军、入党、提干非“红五类”出身的子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说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但出身于“黑五类”家庭的子女,自一出生,就被列入另册,视为“可教子女”。因此,青年人择偶,先要问对方出身。如果对方出身不好,即使本人同意,组织也不批准。当时部队的干部因为此被转业的不少。而一般“红五类”家庭的子女嫁到“黑五类”家庭中,则被视为“跳火坑”,她和其子女将永远被歧视。
在这样的情景下,冬梅——一个贫农的子女爱上右派的儿子。简直是大逆不道。
冬梅却义无反顾。
那个出身右派家庭的青年叫勤,和冬梅在一个厂上班。小伙子不但长得高大英俊,模样好,还有一手好技术。厂里设备有什么问题,常叫他去处理。冬梅就是勤帮她处理车床故障时认识的。小伙子不大爱说话。当看到下了班主动到自己家里帮助拆洗被子的冬梅时,一时竟忘了情,不知说什么好。笨拙地将洗好的床单帮助抖开晾晒在河滩上洒满阳光洁净的鹅卵石上,然后忙喜渍渍地跑回家招乎母亲做饭。这时,勤的父亲回来了。他原是学校教师,因反右斗争时说了不
标签
相关文章